医苑通
国内首家产品化医院BI系统
医苑通医院BI系统有强大的床位分析功能,能全面分析床位利用率,床位周转率,平均住院日等指标。
医院的床位是医院的最重要的医疗资源,床位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,医院床位管理的指标非常多,一般最常用的指标有3个:
1,床位利用率。
2,床位周转率。
3,平均住院日。
首先我们说下床位利用率
床位利用率通俗说就是指医院床位的使用饱和程度,床位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,如果床位利用率太高,1是导致医生护士的工作强度太大,间接导致医疗质量的下降,再就是一些急诊的,一些紧急住院的特别需要床位的患者,没有办法及时的收治进来。
床位利用率太低了,会导致床位资源的浪费严重。
一般来说,床位利用比例在 85% 是比较合适的。
上面的图是近三年各个科室床位的利用情况,刚才也说了,床位利用比例 85% 是比较合适的比例,所以图上有一条 85% 的标示线。
我们首先看一下精神科,床位利用比例在近三年内呈现上升状态,而且利用比例在 85% 左右,在看看外科,近三年的床位利用比例一直在 40% 以下,这就太低了点,资源浪费比较严重。
因为我们的系统有预测功能,下面的这个表格,就是我们结合科室近三年的床位利用率情况,再加入预测因素,在确保这个科室近两年内都能满足正常的医疗工作的情况下, 给出的推荐床位数。供决策者参考。
比如内科,目前定编床位80张,推荐床位数是 39张。
比如外科,目前定编床位50张,推荐床位数是 17张。
我们再说一下床位周转率指标:
床位周转率 是指一张病床的一年内的周转次数,一般科室,一般的床位周转率要达到 17次才比较合理,如果床位周转次数低,1是可能造成患者过度治疗,2床位是周转次数太低,直接导致床位利用效率下降。
比方妇产科,一般床位都很紧张,提高床位的利用效率的一个办法就是加快床位周转率,北京很多医院妇产科,对于剖腹产患者,第一天入院体检,第二天手术,第三天要是没有问题就强制出院,提高床位周转率,因为剖腹产患者,第一天入院体检,第二天手术,基本所有费用都发生在前两天了,从第三天开始,可能一天也就挂一瓶水而已,所以这时候再让他住下去,白白占用一张床位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,但是再说句题外话,这样做第二天手术第三天就把人给赶出来,是不是很不人道? 这里解释一下,这种做法是国际惯例,全世界都是这么干的,加快床位周转率是为了把床位留给更多需要的人,是为了更多的人道,再说了,人没有那么脆弱的,很多孕妇都是剖腹产第二天就出院,然后一周后去门诊拆线。
我们看下 床位周转率指标分析,这个界面上有两个图,上面一个是修正的床位周转率,下面的图是医院实际的床位周转率。图上同样有一条参考线,是 17。为什么要提到修正的床位周转率呢;看下公式:
床位周转率=科室年出院人数/定编床位
如果某个是床位严重超编,设置过多,如果直接计算床位周转率,会导致床位周转率严重失真。所以我们的修正床位周转率,是采用的推荐床位数计算的,通过这样的计算,我们发现,在修正之前,这家医院的床位周转率都是偏低的,但是修正后,这家医院的 床位周转率还是可以的,精神科有他的特殊性,所以床位周转率较低。
我们再说一下平均住院日指标:
在这个图上,我们可以看到,精神科由于科室的特殊性,平均住院日相对较高,
五官科的平均住院日远远高于平均值,有很大的调整空间。
通过上面的分析,我们发现这一家医院, 很多科室的床位利用率都很低,需要强化宣传和营销,增强获客,或者某些严重超编床位科室,可以适当缩编床位,节约资源,节约出来的床位资源,可以开展新的科室。
通过医苑通医院BI系统的床位指标分析,我们还可以发现医院存在的科室之间床位饱和度不均的情况,也就是说,有些医院会存在有点科室饱满,有的科室床位利用率又特别低,通过医苑通医院BI系统的分析,都能发现这些问题,为医院的跨区收治病人,内部资源调整,提供理论依据。